腿姐必背分析题
注意:提醒一下最近看这篇博客的朋友,这是 2021 考研的内容;所以 2020-12-26 之后 可能 就 失效 了,尤其是时事政治部分;希望对你没有造成影响,马上考研了,加油!!!
马原
规律具有客观性,是物质世界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承认规律客观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构成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基础。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点和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人民群众创造了精神财富,人民群众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所以,必须依靠群众,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推动人民群众按照历史的规律发挥自己的作用。
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科学方法,更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治理智慧。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学习和运用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把握事物规律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把握机遇,从偶然中发现必然。能够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测性。也能够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把握不同事物的矛盾特殊性,审时度势,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所以我们要坚持两者的统一,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真理的发展与深化。
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当今时代,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出现了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科学和技术日益融为一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实践的本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所以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改造主观世界同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一方面,认识世界有助于改造世界,正确认识世界是有效改造世界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人们只有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不断地深化、拓展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正是这一矛盾的驱动,使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呈现出不断深入和扩展的过程。
万能启示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因此,我们要注重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不断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将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推动认识与实践历史的、具体地发展。
万能答案
我们应该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学习和运用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把握事物规律性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把握机遇,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同时还要注重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创新,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不断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将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做到认识与实践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万能辩证关系
并列类: A 和 B 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世界上没有脱离 A 的 B, 脱离 A, A 也不能离开 B 。 A 与 B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 A, 也要重视和发展 B, 将两者统一于实践之中,不断创新。
层次类: A 决定 B, B 是 A 的反映, B 对 A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所以我们要坚持 A 的决定和基础作用,同时也要重视 B 的能动性,不断发展 B, 促进 A 的发展、完善。
毛中特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
首先,坚持了党的领导,这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经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搞清楚,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其次,坚持了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再次,坚持了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最后,坚持了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扶贫重在扶志,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扶贫方式,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科学扶贫。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之路的必要环节。
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全面小康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更多群众共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启航”规划,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次,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既是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创造历史伟业的动力,也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源泉。只有将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根本目的,才能切实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最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正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只有让人民真实地享受到了美好生活,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的庄严宣告,是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论断,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的历史坐标。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们站到了新的历史交汇点,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征程也是对“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的展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国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发展具有强劲韧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也不会改变。
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可以使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更加稳固。只有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融合,才能优化生产要素的跨国配置和扩大优质商品、服务进口,满足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使国内大循环更加通畅、分量更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而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也是牢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关系的万能答案
A 与 B 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决不能用 A 去否定和取代 B, 也不能用 B 去否定和取代 A, 两者都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有利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两者的协调发展,绝不能割裂两者的关系。
启示的万能答案
第一,坚持 XX 是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方位,符合世情、党情与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 XX 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内监督,不断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建设。第二, XX 是一个过程,改革的问题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去解决,根本出路是改革创新,要将人民的利益当做实施 XX 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决胜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奋斗。
史纲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让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耻辱,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经此一战,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源泉及其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的正义性。
正是由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才形成了同仇敌忾、战胜一切困难和强大敌人的无穷力量,才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经此一战,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愈战愈勇,越打越强,取得了重要军事经验,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转变,极大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经此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
回望中国共产党走过的 99 年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与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不断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正是在一场场具有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党带领人民凝铸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其中一条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始终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中国才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近代以来的失败探索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独立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加剧,封建君主制度已经成为阻碍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巨大障碍,因此,只有革命才是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和人民悲惨命运的唯一出路。近代包括普通民众、先进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和照搬西方的种种方案都失败了。
党成立的历史必然与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进行了艰辛探索,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其他种种照搬西方的方案,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因此中国革命必然呼唤新的领导力量与革命新道路的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得以广泛传播,并不断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的“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断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三件大事
9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与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不断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思修
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伟大抗疫精神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背后有其深层次的生成逻辑和精神内核。爱国主义是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是伟大抗疫精神最激昂的主旋律。集体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是伟大抗疫精神最鲜明的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伟大抗疫精神最厚重的精神底色。伟大抗疫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生动最集中的诠释表达,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弘扬大发展。
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它是兴国强国之魂,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是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证。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伟大抗疫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精神在抗疫中的生动体现,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因此,站在新时代的新的发展阶段上,......
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它们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另一方面,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个体自我完善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由于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因而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更重要的一方面。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基本尺度是看一个人是否通过劳动和聪明才智对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
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清醒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使命,是时代和历史赋予的,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内在需要。新时代有新使命和新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的统一,将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奋斗中,将中国精神厚植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做到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创造无悔的青春。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对中,社会成员的个人品德发挥出了基础性的作用。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个人品德也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还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道德要求。而爱国主义既是一项道德要求也是一种法律要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万能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既要遵守道德规范,也要遵守法律规范。不仅要遵守社会公德和基本道德规范,向道德模范学习,加强道德自律,也要树立法治思维方式、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在依法享有个人权利的同时也要遵守他人的合法权利,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理解他人自由;同时要树立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为他人奉献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观。
当代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面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多重冲击,个别国家和政治势力急于“甩锅”“脱钩”“退群”,破坏国际合作,企图挑起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抗,使世界陷入危险境地。联合国走到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振兴的大势没有改变,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大势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的大势也没有改变。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实践多边主义的重要平台。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掀开了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新篇章。联合国是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是多边主义的旗帜,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正体现了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因为归根结底,支持联合国的事业,就是支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业。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践行联合国的崇高理想,不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伟大事业,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在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履行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做出大国贡献,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添砖加瓦。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坚持和弘扬多边主义,共同推动联合国重整行装再出发,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意味着选择开放而不是封闭,意味着选择合作而不是对抗,意味着选择共赢而不是独占。
因此,我们更要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仍在扩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加剧了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世界处在又一个十字路口。但我们坚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也不可能逆转。
多边主义体现平等、互利、开放原则,倡导国家间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协商解决国际问题、处理各种涉及和平与发展的矛盾冲突。强调通过对话方式解决分歧、调整各方关系,以协商确定合作内容和方向,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开展合作,力求在最大程度上照顾各方利益关切对于维护全球发展和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
全球性威胁需要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任何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始终支持多边主义、践行多边主义,以开放、合作、共赢精神同世界各国共谋发展。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多边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保持国际秩序基本稳定的重要基础,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多边主义要求国际上的事不能由某一大国或几个大国说了算,而应该由国际社会商量着办。要积极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捍卫者,是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践行多边主义的重要体现。中国将继续展现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实现开放合作共赢的局面,为不断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方案。
当前,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就是要坚持和发展多边主义,一是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坚决反对单边主义,深化双边和多边协作,倡导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维护联合国权威,反对合则用不合则弃的霸权逻辑,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三是以公平正义为要旨,尽可能使自由贸易的成果惠及各国民众,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共同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担当,对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在当前复杂变化的时代具有举旗定向的重要意义。
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将继续高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坚持开放共赢,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坚定践行多边主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在继续深化与各国互利合作之时不断彰显中国外交的道义精神,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