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帽子
马原
实体 | 帽子 | 助记 |
---|---|---|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
⼯⼈阶级的圣经 | 《资本论》 | |
马主义的显著特征 | 实践性 | |
马主义的政治立场 | 人民至上 | |
马主义的鲜明品格 | 人民性 | |
马经济理论的基石 | 剩余价值理论 | |
马主义哲学的基石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 |
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 | |
物质的唯一特性 | 客观实在性 | |
物质的根本属性 存在方式 | 运动 | |
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 静止 | |
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 时空 | |
自然和社会存在统一的基础 | 实践 | |
人类社会的基础 | 实践 | |
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钥匙 | 实践 | |
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 实践 | |
意识的源泉 | 客观世界 | |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 世界的普遍联系 | |
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 | 发展 | |
发展的实质 | 新生旧灭 | |
理解各种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 对立统一规律 | |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矛盾分析法 | |
区分质量互变的根本标志 |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 | 超度 |
辩证否等的实质 | 扬弃 | |
人的认识的起点 | 感性具体 | |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起点 | 抽象 | |
逻辑终点 | 思维具体 | |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物质生产实践 | |
辩证唯物论最基本的观点 第一观点 | 实践的观点 | |
真理的本性 | 主客观相符合 | |
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 |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 |
马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 |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 |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决定力量 | 物质生产方式 | |
最高层次的社会意识 | 社会意识形态 | |
最直接、集中反映经济基础意识形态 | 政治法律思想 | |
核心地位、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 | 政治法律思想 | |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尺度 | 生产工具 | |
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 生产工具 | |
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 | 劳动者 | |
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 生产关系 | |
最基本、决定性的生产关系 |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 |
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 |
区分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的客观依据 |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 |
主导地位的上层建筑 | 政治上层建筑 | |
上层建筑的核心 | 国家政权 | |
国家的实质 | ⼀个阶级统治另⼀个阶级的⼯具 | |
社会的 “骨骼系统” | 经济基础 | |
社会的 “血肉系统” | 上层建筑 | |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社会基本矛盾 | |
社会基本⽭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 | 阶级斗争 | |
阶级发展的直接动力 | 阶级斗争 | |
划分阶级的基础 | 生产资料占有关系 | |
社会革命的实质 | 革命 解发生产力 推社会发展 | |
革命的本质问题 | 国家政权问题 | |
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 | 劳动 | |
人与人之间的本质 |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
马主义经济学的枢纽 | 劳动二重性理论 | |
解决私人和社会劳动的唯一途径 | 交换 | |
私有制商品经济一切矛盾的基础 |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生产资料占有和社会生产的矛盾 | |
资本主义劳动制度的前提 | 劳动力成为商品 | |
劳动⼒商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突出特点 | 劳动⼒ | |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 凭资料 等掩盖 雇工人 占价值 |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 | 劳动和价值增值的统一 | |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 | 物质资料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 |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 扩大再生产 | |
资本主义的本质 | 占价值 扩规模 加剥削 | |
资本主义失业的根源 | 资本积累 | |
价值的唯一源泉 | 抽象劳动 | |
使用价值的源泉 | 具体劳动 | |
价值的源泉 |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 |
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 雇工的剩余劳动 | |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资本积累 | |
资本积累的源泉 | 剩余价值 | |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 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 |
利润的本质 | 剩余价值 | |
资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 生产过剩 | |
资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
私人垄断者资本主义产生的基础 | 生产集中、资本集中 | |
垄断的本质 | 攫取垄断利润 | |
垄断利润的来源 | 垄断价格 | |
金融垄断资本发展的制度条件 | 金融自由化 金融创新 | |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 傅里叶的空想社会主义 | |
社会主义的第一次飞跃 | 19世纪中叶 从空想到科学 | |
社会主义的第二次飞跃 | 从理论到制度实践 | |
马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 坚持科学立场 观点 方法 | |
马主义的根本目标 |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
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
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标志 | 争取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最终实现 | |
全人类解放的根本要求和体现 | 争取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最终实现 |
马恩列经典著作
作者 | 作品 | 意义 |
---|---|---|
马克思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首次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
马克思 | 《共产党宣言》 | 无产阶级第一个政党 |
马克思 | 《法兰西内战》 | 科学总结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
马克思 | 《资本论》 | 系统阐述剩余价值学说 |
马克思 | 《哥达纲领批判》 | 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
恩格斯 | 《反杜林论》 | 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
恩格斯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 |
恩格斯 | 《国家与革命》 | 为了恢复和捍卫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
列宁 |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 揭示了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本质和特征;同时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 |
列宁 |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 给马赫主义(经验批判主义)反动哲学以毁灭性打击,粉碎了唯心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进攻 |
- 资本累积的本质:资本家不断利⽤⽆偿占有的⼯⼈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资本规模,
进⼀步扩⼤和加强对⼯⼈的剥削和统治。 - 人民性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为深刻基础
-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道、神、理、上帝等的产物
-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史纲
实体 | 帽子 | 助记 |
---|---|---|
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 工人阶级 | |
近代第一次反侵略武装斗争 | 三元里人民抗英 | |
近代反侵略屡遭失败的原因 | 社会制度的腐败 | |
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 | 中国同盟会 | |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不同 | 民主、武装 | |
中共首次领导胜利的工人斗争 | 安远路矿工人大罢工 | |
第一个农民协会 | 衙前农民协会 | |
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 长征精神 | |
国共配合最好的战役 | 忻口会战 | |
全民族抗战首次胜利 | 平型关大捷 | |
粉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抗美援朝 | |
抗战胜利的中心一环 | 党对抗战的领导权 | |
规模最大,进行最好的土改 | 新中国时期的土改 | |
三年困难时期关键的会议 | 七千人大会 |
近现代史时间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1840:鸦片战争爆发
- 1841:
-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 林则徐《四洲志》/ 简要叙述了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
- 1842:中英《南京条约》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1843:
- 魏源《海国图志》/ 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 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的补充
- 1844:
- 中美《望厦条约》
- 中法《黄埔条约》
- 1851:金田起义 / 洪秀全建号太平天国
- 1853:
-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1856:
- 天京事变 /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58:《天津条约》
- 1859:洪仁玕《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
- 1860:
-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 《北京条约》 中英 / 中法/ 中俄
- 1861:洋务运动 (1861-1895)
- 1864: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 1883:中法战争爆发
- 1885:
- 镇南关大捷 / 中法战争中,清军胜利
- 《中法新约》
- 1894:
-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 第一个革命团体 兴中会 成立 /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联合政府
- 郑观应《盛世危言》/ 富强救国
- 1895:
- 甲午海战失败 /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 洋务运动破产
- 《马关条约》
- 公车上书
- 严复《救亡绝论》 / 救亡图存
- 1898:
- 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失败 百日维新
- 义和团运动兴起 / 口号 扶清灭洋
- 1900: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俄德法美日奥意英 (饿的话每日熬一🦅)
- 义和团运动被镇压
- 1901:
- 《辛丑条约》/ 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清末“新政”
- 1903:
-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后改名为章炳麟
- 邹容《革命军》 / 从正面阐述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 1904:
- 日俄战争 / 争夺在华利益
-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
- 1905:中国同盟会成立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1906:萍浏醴起义 失败 / 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武装起义
- 1911:
- 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失败 / 同盟会中影响最大 / 黄兴
- 保路风潮
- 武昌起义成功 / 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 1912:
- 孙中山就职
- 清帝退位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 1913:
- 孙中山发动 二次革命
-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
- 1914:
- 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 / 坚持反袁武装斗争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1915:
- 新文化运动开始 / 陈独秀创刊《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 护国运动爆发 /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 1917:
- 护法运动
- 俄国十月革命 /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 1918:
- 护法运动失败
- 一战结束
-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
- 1919:
- 巴黎和会召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1919:
- 五四运动
-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1921:
- 中共一大 / 建立中国共产党
- 1922:
- 香港海员罢工
- 中共二大 / 革命的纲领 反帝反封建 / 革命方法——群众路线 / 革命的首要问题 分清敌友
- 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 1923:
-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 中共三大 / 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 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策略
- 1924:国民党一大 / 新三民主义 / 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 1925:
- 中共四大 / 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 五卅运动 / 掀起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 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 1926:北伐战争开始
- 1927: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大革命失败
- 南昌起义 失败 / 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八七会议(汉口) / 提出了 枪杆子里出政权 / 清算了右倾主义错误
- 秋收起义 失败
- 三湾改编 /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 广州起义 失败
- 1928: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一个标志(井冈山的文章都是)
- 《井冈山的斗争》
- 《井冈山土地法》 / 中共第一个土地法
- 东北易帜 / 北洋军阀不能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 / 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治
- 1929:
- 《兴国土地法》 / 第二个土地法
- 古田会议 /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 1930: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以回复林彪来信的方式,针对红四军内部弥漫的悲观情绪进行一次系统的批评
- 《反对本本主义》 / 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
- 1931:
- 九一八事变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
- 1932:
- 东北全境沦陷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战争宣言》
- 1934:红军长征开始
- 1935:
- 遵义会议 /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解决了当时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
- 一二九运动 (北平) /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 瓦窑堡会议 / 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 日军制造华北事变
- 1936:
-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 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
- 西安事变 / 十年内战结束
-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 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 1937:
- 七七事变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 洛川会议 /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 蒋介石发表继续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 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 平型关大捷 /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重大胜利
- 南京大屠杀 😭
- 1938:
- 台儿庄战役 大胜
- 《论持久战》
-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 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广州、武汉失守 /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 1939:
-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 防共委员会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1940:
- 汪伪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百团大战开始
- 1941:
- 皖南事变
- 《改造我们的学习》 / 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 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
- 1945:
- 雅尔塔会议 / 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 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中共七大 /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党的三大作风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 波茨坦公告 / 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 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 日本代表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 / 抗日战争胜利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 重庆谈判 / 签订《双十协定》
- 1946:
- 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
-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 挑起全国性内战
- 1947:
- 《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田
- 发表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的口号
- 杨家沟会议 / 《目前的形式和我们的任务》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
- 1948:
- 辽沈战役
- 淮海战役
- 平津战役
- 1949: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城市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论人民民主专政》 / 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新中国时期:
- 1949:
- 新中国成立
- 1950:
-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 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朝鲜战争爆发
- 志愿军赴朝作战 / 五个经此一战(2020)
- 1952: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完成
- 1953:
- 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 一五计划开始
- 1954: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 1956:
- 《论十大关系》 / 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 中共八大 /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
- 1957: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基本的矛盾仍然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 《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进行 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和反主观主义 的整风运动
-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式》/ 对开展整风运动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作了分析和部署
-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 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
- 1971: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976:毛泽东同志逝世 / 文化大革命结束
- 1978:
- 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全会冲破长期 左 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
- 1979:邓小平提出 四项基本原则
- 1981:十六届六中全会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 1982:
- 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
- 中共十二大 / 提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命题
- 1987:中共十三大 / 提出社会主义基本阶段理论 / 提出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1992:
- 邓小平南方讲话
- 中共十四大 / 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目标
- 1997:
- 邓小平同志逝世
- 香港回归
- 中共十五大 /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1999:澳门回归
- 2001:中国加入 WTO
- 2002:中共十六大 / 三个代表 写入党章
- 2007:中共十七大
- 2010:中国 GDP 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 2012:总共十八大 / 科学发展观 写入党章 / 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 2017:中共十九大 / 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020:十九届五中全会
毛中特
实体 | 帽子 | 助记 |
---|---|---|
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 实事求是 | |
党思想路线的核心 | 实事求是 | |
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 实事求是 | |
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 群众路线 | |
党永葆⻘春活⼒和战⽃⼒的传家宝 | 群众路线 | |
党的根本宗旨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
党的出发点落脚点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
党区别于⼀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
建设新型⼈⺠军队的基本前提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
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 独立自主 | |
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幸福线 | 党的基本路线 | |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发展 | |
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 先进生产力的方向 | |
党的显著标志 | 三大优良作风 | |
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 三个代表 | |
党的根本立场 | 人民立场 | |
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 | 认清国情 | |
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 无产阶级 | |
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 农民 | |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 武装斗争 | |
革命的首要问题 | 分清敌友 | |
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 土地革命 | |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 农民问题 | |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 无产阶级领导权 | |
新⺠主主义⾰命理论的核⼼问题 | 无产阶级领导权 | |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 | 农民问题 | |
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 农民问题 | |
农⺠中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 贫雇农 | |
区分新旧民族革命的根本标志 | 革命的领导权 | |
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 | 建立统一战线 | |
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 党的建设 | |
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 独立自主、又联又斗 | |
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 革命武装 | |
马主义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永恒话题 | 保持和发展先进性 | |
新民主经济纲领中最具特色的内容 | 保护民族工商业 | |
新民和社会经济基础的根本区别 | 社会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 |
建设新型军队的根本原则 | 党的绝对领导 | |
无产阶级建军的根本前提 | 党的绝对领导 | |
毛建军的思想的核心 | 党的绝对领导 | |
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基本方法 | 专政和民主 | |
马主义活的灵魂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
邓理论活的灵魂 |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 |
毛思想活的灵魂 |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 是群主 |
毛邓理论的精髓 |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 |
社会主义的本质 | 解发生产力 共同富裕 | |
社会主义的根本人物 | 解发生产力 | |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改革 | |
改革中的两大根本原则 | 公有制为主体 共同富裕 | |
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 | 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 |
一国两制的基础 | 一国 | |
科学发展观第⼀要义 | 发展 | |
科学发展观核⼼⽴场 | 以⼈为本 | |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 | 全⾯持续可协调 | |
科学发展观根本⽅法 | 统筹兼顾 |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的关键 | 全⾯深化经济体制改⾰ | |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 推动城乡一体化 | |
提升国⺠经济整体素质 |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
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 |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
加快经济发展⽅式的主攻⽅向 |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
中特本质属性 | 社会和谐 | |
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 ⺠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安定有序、⼈与⾃然和谐相处 | ⼈⺠公安充满爱 |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 |
新时代的核心要义 | 坚持和发展中特 | |
总体布局 | 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 | |
战略布局 | 四个全面 (建成小康、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 | |
深化改革总目标 | 完善和发展中特 现代化 | |
依法治国总目标 | 建设法制体系 国家 | |
新时代强军目标 | 听指挥 打胜仗 风优良 | 党能作 |
中特本质特征 | 党的领导 | |
中特最大优势 | 党的领导 | |
中特社会的本质特征 | 党领导 民作主 法治国 | |
国家安全的宗旨 | 人民安全 | |
国家安全的根本 | 政治安全 | |
国家安全的基础 | 经济安全 | |
国家安全的保障 | 军事、文化 | |
国家安全的准则 | 国家利益至上 | |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创新 | 新♥动 |
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内生特点 | 协调 | shit |
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 绿色 | 绿人太 |
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 开放 | 开塞露 |
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目的 | 共享 | 想真的 |
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 实体经济 | |
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 实体经济 | |
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 | 实体经济 | |
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
第一要务 | 发展 | |
第一资源 | 人才 | |
第一动力 | 创新 | |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 乡村振兴战略 | |
⼈⺠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 党的领导 |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 人民作主 | |
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 依法治国 | |
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 依法治国 | |
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 |
民主最基本的体现 政协 | 政协商、民监督、参议政 | |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 | 保作主,管事物 | |
宗教工作的根本方向目的 | 引导宗教适应社会主义 | |
一个国家重要的稳定器 | 核心价值观 | |
人民幸福之基 | 民生 | |
社会和谐之本 | 民生 | |
最大的民生 | 就业 | |
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最直接的方式 | 收入分配 | |
最基本的民生 | 公共安全 | |
最基本的发展环境,温饱后第一需求 | 平安 | |
生态文明的核心 | 人与自然和谐 | |
对自然的首要态度 | 尊重自然 | |
对自然的基本原则 | 顺应自然 | |
对自然的重要责任 | 保护自然 | |
小康的首要战役 | 防化重大风险 | |
小康的底线任务 | 精准脱贫 | |
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关键抉择 | 改革开放 | 放大招 |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之源 | 改革开放 | |
党和⼈⺠的重要法宝 | 改革开放 | |
坚持和发展中特 复兴的必由之路 | 改革开放 | |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 | 改革开放 | |
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 | 改⾰开放 | |
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 全面小康 | 小步 |
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 为民幸福,为族复兴 | |
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变革创新 | |
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途径 | 全面深化改革 | |
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促公平,增福祉 | |
深化改革根本目的 |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公正 | |
改革的根本尺度 | 是否完善中特,推进现代化 | |
改革的评价标准 | 是否促发展,带获得感 | |
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 | 全面开放 | |
改革和稳定的结合点 | 改善人民生活 | |
中特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 全面依法治国 | |
建设法治体系的重点 | 规范和约束公权力 | |
法治建设的目标 | 法治国家 | |
法治国家的主体 | 法治政府 | |
法治国家的基础 | 法治社会 | |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的 根本原则 | 加强党的领导 | |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 坚持党要管党、全⾯从严治党 | |
政党的第一位属性 | 政治属性 | |
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 | 政治建设 | |
党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 保证党的领导 | |
党建的基础 | 思想建设 | |
党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 | 坚定信念理想 | |
作风建设的核心 | 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 |
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 加强纪律建设 | |
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 | 廉政和反腐 | |
党最鲜明的品格 | 自我革命 从严治党 | |
强军之魂 建军之本 | 党的领导 | |
强军之要 | 能打仗 打胜仗 | |
强军之策 举国之策 | 军民融合发展 | |
立军之本 | 政治建军 | |
我军鲜明品格 政治优势 | 作风优良 | |
人民军队的根本优势 | 党的领导 | |
我军最大优势 最大特色 | 政治工作 | |
党领导军队的最高形式 | 军委主席负责制 | |
党领导军队制度的龙头 | 军委主席负责制 | |
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定海神针 | 军委主席负责制 | |
基本军事制度 | 党的领导 | |
我军 壮大 制胜 的关键一招 | 改革 | |
建军的基本方略 | 依法治军 从严治军 | |
我军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提高战斗力 | |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力量基础 | 中特军事体系 | |
构建中特现代化体系的重点 | 优化作战力量结构 | |
国家战略能力的前瞻力量 | 新型作战力量 | |
新型战⽃⼒的强⼒引擎 | 新型作战力量 | |
中特军事力量的重要支撑 | 新型作战力量 | |
富国强国统一的重要途经 | 军民融合发展 | |
富国强国的政治保证 我军政治优势 | 军政军民团结 | |
外交的宗旨 | 护和平、促发展 | |
外交⼯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维护主权 安全 发展 利益 | |
外交布局 | 大关 周首 发基 多舞 | |
全球治理观 带路原则 | 共商共建共享 | |
一带一路宗旨 |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 和合开包学利赢 |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的重要任务 | 转职能,优结构 | |
加强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 | 统筹党政军改革 |
-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全⾯提⾼国家治理能⼒和治理⽔平,以加强党的全⾯领导为统领,以国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效为着⼒点。
-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世界⼀流的武装⼒量体系,联系⼴泛、服务群众的群团⼯作体系。
- 我国改⾰开放之所以取得巨⼤成就,关键在于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同四项基本原则、改⾰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于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实践。
- 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政。
- 全⺠从严治党中,“全⾯”是基础,“严”是关键,“治”是要害 ⼯作思路:以加强党的⻓期执政能⼒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点 总体布局(5+2):政治思想组织作⻛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反腐败⽃争(⽬的是依据、根本点;⽅针是原则,是遵循;主线是纲和魂;总体布局是重点,是路径;⽬标是指向和落脚点)
- 中国倡导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核⼼是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不⼲涉别国内政和尊重国家主权、独⽴、领⼟完整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对世界和平承担的⾸要责任,开展对话、合作⽽不是对抗,实现双赢、共赢⽽不是单赢。
- 改⾰开放以来党和⼈⺠历尽千⾟万苦、付出巨⼤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社会主义 “四个伟⼤”:伟⼤梦想是⽬标(指引前进⽅向);伟⼤⽃争是⼿段(激发前进动⼒);伟⼤⼯程是保障(提供前进保证);伟⼤事业是主题(开辟前进道路);决定作⽤ —— 党的建设伟⼤⼯程。
思修
实体 | 帽子 | 助记 |
---|---|---|
法律运行的起始性 关键性环节 | 立法 | |
法律实施的重要环节 | 执法 | |
法律实施的关键性基本途径 | 守法 | |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宪法 | |
中特法律体系的核⼼ | 宪法 | |
中特法律体系的统帅 | 宪法 | |
社会⺠主政治的本质和核⼼ | 人民当家作主 | |
社会⺠主政治的鲜明特点 | 人大制度 | |
⺠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形式 | 人大制度 | |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人大制度 | |
⺠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 民主集中制 | |
制度优势,政党制度基本特色 | 党领导 多合作 共执多参 | |
民作主最有效广泛的途径 | 基层群众自治 | |
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 建中特法治体系 | |
中特法治的前提 基础 |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 |
建中特法治体系的重点 | 高效的实施体系 | |
宪法的重要保障 监督的迫切要求 | 严密的监督体系 | |
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托 |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 |
中特法治体系的本质要求 |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 |
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 | 人民 | |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 |
治国之重器 | 法律 | |
法治的龙头环节 | 立法 | |
法治的生命线 价值追求 | 公正 | |
法治的根本要求 | 党的领导 | |
法律的基本属性 基本要求 | 平等 |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法治 | |
权力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 宪法 | |
权利保障的重要条件 | 立法保障 | |
权利力保障的关键环节 | 行政保护 | |
权力保障的最后防线 | 司法保障 | |
⼈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前提 | 生命权 | |
人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 | 人身自由权 | |
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 劳动权 | |
人生观的核心 | 人生目的 | |
最先进的⼈⽣追求 | 服务⼈⺠、奉献社会 | |
兴国强国之魂 | 中国精神 | |
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 | 对⼈⺠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 | |
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 | 改⾰创新 | |
核⼼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 | 优秀传统文化 | |
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性 | 人民性 | |
道德起源的⾸要前提 | 劳动 | |
道德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 | 传统道德 | |
中华⽂化的精髓 | 中华传统美德 | |
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要求 | 公义胜私欲 | |
⾰命道德的灵魂 | 坚持社共理想 信念 精神 | |
中国⾰命道德的红线 | 全⼼全意为⼈⺠ | |
中特道德的核心 显著标志 | 为人民服务 | |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 集体主义 | |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 诚实守信 | |
职业道德中最⾼层次的要求 | 奉献社会 | |
职业道德的最⾼⽬标指向 | 奉献社会 | |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落脚点 | 个⼈品德 | |
道德认知 行为 转化的关键环节 | 道德意志 和信念 | |
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 | 奉献精神 |
- 保证法律发挥作⽤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保障个⼈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国家治理的坚实基础和关键,维护个⼈合法利益的根本保障: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 ⼈⽣的⾃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价值的前提,⼈⽣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我完善和全⾯发展的保障。
- 认识和处理⼈⽣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个⼈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个⼈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 评价⼈⽣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个⼈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历史进步。
- 衡量⼈⽣价值的标准:看⼀个⼈是否⽤⾃⼰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群众尽⼼尽⼒服务。
- 社会发展的根本⽬标:⼈的⾃我完善和全⾯发展,⼈⽣⾃我价值的实现。
- 个⼈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实质:个⼈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的反映。
- 国家和⺠族的胎记,⼀个国家和⺠族的以延续的精神基因,培养⺠族⼼理、⺠族个性、⺠族精神的“摇篮”:⽂化传统。
- 对⼀个⺠族、⼀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量: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价值观⽂化的⼒量归根到底来⾃于凝结其中的核⼼价值观的影响⼒和感召⼒
- ⽂化软实⼒的竞争本质上是不同⽂化所代表的核⼼价值观的竞争
当代
新发展理念
实体 | 帽子 | 助记 |
---|---|---|
毛泽东 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 毛泽东是群主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 | 普遍安全、持久和平、开放包容、共同繁荣、清洁美丽 | 俺和包公美 |
开放发展理念 | 双向、公平、主动、共赢、全面、包容 | 向公主赢面包 |
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要求 | 合作共赢 | |
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 | 建设自由贸易区 | 扩建 |
全面开放的基本内涵 / 治理观 / 带路原则 | 共商共建共享 | 三全 |
社会治理格局 | 共建共治共享 | 不用商量 |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 | 扩大内需 | 内急 |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方向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向侧 |
创新 / 发展动力 | 第一动力 | 新♥动 |
协调 / 发展不平衡 | 内生特点 | shit |
开放 / 发展内外联动 | 必由之路 | 开塞露 |
共享 / 社会公平正义 | 根本目的 | 想真的 |
绿色 / 人与自然和谐 | 普遍形态 | 绿人太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实体 | 帽子 | 助记 |
---|---|---|
文化产业 / 本质属性 | 意识形态属性=观念上层建筑(道德、哲学、教育、法律、艺术) | 到这教法术 |
文化产业 / 衡量标准 | 是否能提供更多既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得文化产品 | |
文化的作用 | 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 人会发疯 |
提高文化软实力 |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 | 重建岛屿 |
抗疫精神
实体 | 帽子 | 助记 |
---|---|---|
生命至上 | 仁爱传统、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 人人生 |
举国同心 | 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 | 一番苦心 |
舍生忘死 | 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 | 压于被压 |
尊重科学 |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 | 学新知识 |
命运与共 | 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 | 生死与共共 |
时政
- 1.31:英国脱欧
- 2.17:扶贫 《关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通知》 / 旨在以消费扶贫行动为抓手,以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稳定脱贫成果为目的,以促进扶贫产品稳定销售为重点。
- 3.3:《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要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为关键,以深化企业主体作用为根本,以更好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为支撑,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 4.19:浦东开放30周年 / 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 浦东开发开放 30 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 / 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坚待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 4.20:赴陕西,坚持稳重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都摆在首位。
- 4.21:到安康 /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搬出去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就是就业。
- 4.25:在陕西: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 5.1: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 / 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要将开发式扶贫方针与保障性扶贫相衔接 /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 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
- 5.5: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
- 5.18:《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 5.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启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民法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保护法。/ 在民法典中, “平等”与“保护”是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 /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第一、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第二、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第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第四、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 6.1:《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 /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 6.2:强调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要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 7.23:天问一号 / 成功开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 7.28: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投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上指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亚投行应该成为促进成员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提出了建议:第一,聚焦共同发展,把亚投行打造成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第二,勇千开拓创新,把亚投行打造成与时俱进的新型发展实践平台。第三,创造最佳实践,把亚投行打造成高标准的新型国际合作机构。第四,坚持开放包容,把亚投行打造成国际多边合作新典范。
- 7.31: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 / 这标志着我国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从此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是我国攀登科技高峰、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为全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战略成果,孕育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
- 8.22:中国邮政发行《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 9.4: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 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
- 9.21:联合国成立 75 周年 / 主题是:“我们想要的未来,我们需要的联合国:重申我们对多边主义的集体承诺——通过有效的多边行动抗击新冠疫情” / 习近平指出,在后疫情时代,联合国应该做到:第一,主持公道。大小国家相互尊重、一律平等是时代进的要求,也是联合国宪章首要原则。第二,厉行法治。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遵循,也是国际秩序稳定的重要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加以维护。第三,促进合作。促进国际合作是联合国成立的初衷,也是联合国宪章重要宗旨。第四,聚焦行动。
- 10.14:深圳特区 40 周年: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 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 / 实现了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 / 实现了由经济开发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 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10.27:中国首次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 11.3:十四五 / 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 / 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新”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就是: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 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 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支撑。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 11.4:第三届进博会在上海 / 延续了“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 / 携手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 / 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 11.15: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正式签署 / 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终于宣告诞生、正式启航。这不仅是东亚区域合作极具标志性意义的成果,更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
- 11.24:嫦娥五号计划将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样返回任务,是工程中最关键的探测器,踏出中国探月工程的“绕、落、回"的最后一小步“回”。
- 11.27: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十四五的会议
原因: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是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坚实改革基础的。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怎么做:我们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
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
打赢新冠疫情防控
总要求:全国上下贯彻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第一位: 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人类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的关键是 早发现
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的讲话:《携手抗疫,共克时艰》。
重要文件
《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30 年》
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源于中华民族的和平基因;源于中国人民的天下情怀;源千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源千中国的大国担当(为什么是和平的, 4个源于)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秉持的政策立场!6 个坚持) :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联合国维和行动基本原则。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坚持筑牢维和伙伴关系。
《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今年,亚太经合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开启 2020 年后的合作愿景,我们达成了共建亚太共同体的目标。要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
《弘扬“上海精神”深化团结协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加强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合作,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
其他
-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体现,是最基本的民生。
-
大革命的失败,主要是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
我国法治建设的指导方针是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力量源泉及其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亚当·斯密已经认识到了商品的二因素,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
-
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 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
-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
-
而是,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
-
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过发展的需要。
- 加快科技创新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 加快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
加快科技创新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
-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 坚持党的领导,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 中国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参考资料
- 公众号:⼀烫
- 腿姐必背材料
- 空卡空卡空空卡
评论